【古诗词鉴赏】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过客止步,欲留便留,无人不道,此地称奇

本文目录

【古诗词鉴赏】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过客止步,欲留便留,无人不道,此地称奇

1. 诗歌背景

《桃花源记》是唐代陶渊明所写的一篇记述神话故事的文章,成书于公元421年左右。据说,陶渊明在山水之间寻找桃源时,遇见了这个居民闵求,就写下了这篇文章。该篇文章主题为桃花源找到了一个世外桃园,可以让过客留住。

2. 诗歌原文

【题记】 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撩人心魄。时值春末,桃花盛开。

【正文】 渐隐渐入,以至石室。山曲阜峥嵘,转折数十回。中存女儿国,洞不可见。但闻水声,便闻有女笑声。人言此洞天竺国,亦名蓬莱。

观中宫殿,楼阁罗列,上下参差。前扉在眼,行即入。入则容与物俱泯,唯有心得,稍与形离。

旁闻群鸟,喧嚷而过。或翔集于桑柘之间,或止息于竹松之旁。居者无穷,观者不倦。所见琳琅,缀于萦径,行之尽也,不辞远。

顺流而下,竟至一江。水静如镜,山峰叠嶂。珠翠交辉,飞禽远起。泛舟泛游,心情愉悦,忘却人间之淺薄。

忽逢佳人,美艳无方。俯仰之间,变幻莫测。云髻峨峨,修眉联娟。举世无双之美,王孙荷裳连袂,舞步轻盈,只在眼前。

过都江堰而下,向阳而行。五十里山水之间,如一簇紫花丛。

3. 诗歌鉴赏

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。其文笔清新,当地人文化色彩浓郁。虽然文章的主题是桃花源,但却隐喻出了人们渴望自由、独立的文化精神。文章中的桃花林,是一个祥和的地方,一个自由的地方,不受外来的干扰。在这里,人们不用担心食、衣、住、行、工、禄这六项生活问题,也不用担心多重工作。他们从不知争斗,从不知杀戮,从不知懈怠,从不知疲倦。这是一个安逸自在的地方,人们在这里过着悠闲的生活。

文章中,陶渊明讲述了桃花源的景象,用生动而细致的文字,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桃花开满的花园,让人们在这里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。桃花源似乎是一种奇妙的存在,让人们可以在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不同层次。

文章中用诗歌的形式予以表达,更突显了此地的奇异及其美好。诗歌的语言十分简洁、明白,同时具有一定的韵律感,使人们更容易感受到诗意。

文章所要传达的是,无论过客,无论文化差距,都可以在这片桃花源找到一份快乐。其实,此地有很多东西可以给予过客启示,时间就是其中一个。如果过客能够对桃花源停留下来,那么就能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,也就是无价的快乐。文章中用“欲留便留”表达这份快乐必须要抓住机会才能有所体验的含义。

文章的结尾不仅暗示了人类所需要的积极因素,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情感。文章非常符合儒家文化传统,感悟的却是人性某种本质因素。文化和人性相互交嵌,有一种化解的势力。整篇文章写得十分生动,极富表现力,让人们充分地领悟到了陶渊明所要传递的信息。

4. 结语

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以其文笔敏锐、语言典雅、情感真诚、生动形象而被人们广泛的传颂和称赞。在今天,它作为一部大众化的批评文学作品,在中华文化界、学术界乃至民间文化中,仍具有较为重要的广泛影响。无论是现代的读者还是那个时代的读者,都能从中领悟到令人深思的东西。

(0)
上一篇 2023年7月13日 上午10:29
下一篇 2023年7月13日 上午10:37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